“天主教中文网”今天又标新立异的推出一篇文章《【今日头条】郑重提醒:天主教徒,请不要称天主为“上帝”,请正确使用天主教译名》,从早晨发出到一直有人在转发并阅读这篇只为哗众取宠的文章。这在中国教会内是件既可悲又可怕的事。因为,如果文章内容可以和题目一样浅薄,那么每天推送此等信仰文章的“天主教中文网”作者实在能让在阅读上本已虚弱不堪的读者再快马扬鞭马不停蹄地虚弱下去。
茶神父曾在他的一篇文章里奇怪道:凡用心费力写的文章往往点击率少的可怜,而偶尔随性为之意义有些缺少的文章大家反而爱看,点击率往往一路狂飙!
今天“天主教中文网”这篇文章即是此等情形。
有人会问:你凭什么不喜欢这文章?你不喜欢的,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喜欢?再说,我们愿意读一目了然、一眼见底的文章又怎么了?这略带挑逗式的文章,快如短剑,虽然做不到荡气回肠,可亦是正非邪,让人痛快。我们读文章就图痛快而已,才不管值不值得,有意义无意义呢!
的确,这是一股潮流,懂得煽情,只炒冷饭,只要加上“不要妥协,我们很传统“的字眼后,阅读的人便顿感亲切而且大义凛然了,因为这一切他们都熟悉,这些话题往往可以快速在人心里对照他们那点可怜的记忆,而且绝对不去承载催生新思想的义务。所以,阅读就像点赞,一点不觉得累。
此等文章不会带我们反省,为什么“上帝”一词能在社会文化领域盛用广泛,而“天主”一词却只能用在天主教信者身上。那些留过洋的,读过书的,三句话离不开外文字的,往往会一会儿叫天主,一会儿叫上帝,他们理由还真如中文网作者所言:就爱图个方便!
上帝天主,天主上帝,交流文化,文化交流,真图方便!
早已不应大惊小怪的事,今天又轻易炒出,仿佛这样可以用天主一词一夜之间占据中国文化领域一样!
其实,作者明知事不可能,那便后退一步:我们要坚持,我们不要妥协,千万不要让教外人把我们同化了!国人性格本来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般胆怯,驼鸟心理又极为普遍。于是,“周围都是敌人,我们撑住,不妥协”就成为很省事的鼓吹:“天主教信仰博大精深,我们拥有着最厚重的宗徒传承、拥有着最权威的教会训导,当然,我们更拥有最准确的中文译名。”其实,谁都知道中文译名是不是最准确和“博大精深,宗徒传承,教会训导”没半点关系。有关系的只是时间和情感,我们接受了而已。同样新教徒接受他们的译名,听我们的译名同样会感觉奇怪不适的。
“我们的信仰是严谨的,而不是向世俗或社会影响妥协的。有的教友会说:'这些意思不都一样吗?差不多就行了。'其实不然,我们使用正确的天主教译名,这也是一种福传,证明我们是属于天主教会、出自天主教会,那个由耶稣亲自建立、从宗徒传下来的、拥有2000年历史的教会,而不是为了所谓'让他人更好理解',而走向妥协、或为迎合某种目的。”本来“天主上帝”不是你死我活的,尤其在今天,可是中文网作者用这极为省力的报告式语言形式势不两立的局面。仿佛称上帝即多妥协即为迎合某种目的。这种风格完全是文革大字报式的语言。很容易挑逗起恐怖和仇恨。可是事实真如此吗?
有教友提醒我:新教圣经翻译比天主教早一百多年。可她不明白的是1627年嘉定会议讨论选择DEUS译名时新教传教士马礼逊还没有出生呢!“上帝”这译名甚至比“天主”这译名更早,而且全是出自天主教耶稣会神父利玛窦等人之手。嘉定会议讨论的只是到底是用上帝还是用天主。最终考虑中国有皇帝,权力仿佛至高无上,这与上帝会有重合,难以区分。故此,上帝一词被弃用,专用天主。1807年马礼逊来中国翻译圣经时便捡起被我们抛弃“上帝”、“礼拜”等词。并在新教圣经翻译工作中一直延用到今天,被发扬光大到全社会接受认同。今天中国早就没有皇帝了,而我们竟然还把“上帝”一词宣布为仇敌,好像谁用谁就对不起天主,谁用谁就妥协叛变了一样!这种无知狭隘的文章一天内竟然点击突破三万,真遗害无穷。中国礼仪之争的问题今天仍然被依“教会”之名无知宣传,而众教徒还是趋之若鹜,岂不可悲至死。
有教友问:那到底用哪个好?天主还是上帝?我的意见是,天主教人自然要用天主,但要注意,一定要避免把有时亦用上帝的人视为大逆不道。我们总不要因为一人无知便统统变得狭隘,贻笑大方……
附原文
郑重提醒:天主教徒,请不要称天主为“上帝”,请正确使用天主教译名
原创 2017-05-22 中文网 天主教中文网
我们的教会中一直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很多教友甚至圣职人员,受到社会或其他影响,渐渐忽略了正确的天主教中文译名,将“上帝”“耶和华”“教皇”“圣保罗”等非天主教译名挂在嘴边。
其实,天主教信仰博大精深,我们拥有着最厚重的宗徒传承、拥有着最权威的教会训导,当然,我们更拥有最准确的中文译名。
“天主”一词,是中国天主教徒称呼宇宙唯一主宰的正确用词,正符合“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
1627年,天主教嘉定会议召开,明令禁止今后再用“上帝、神”等称呼唯一主宰,天主教中文的唯一主宰的译名确定为“天主”;1704年,教宗克莱孟十一世严禁使用“上帝”。1715年,克莱孟十一世重申禁令;1742年,先教宗本笃十四世重申禁令。
我们的信仰是严谨的,而不是向世俗或社会影响妥协的。我们应准确使用“圣神”,而非“圣灵”;我们应使用“玛利亚”,而非“马利亚”;我们应使用“教宗”,而非“教皇”;是“圣伯多禄”,而不是“圣彼得”;是“若望福音”,而不是“约翰福音”......等等。
有的教友会说:“这些意思不都一样吗?差不多就行了。”其实不然,我们使用正确的天主教译名,这也是一种福传,证明我们是属于天主教会、出自天主教会,那个由耶稣亲自建立、从宗徒传下来的、拥有2000年历史的教会,而不是为了所谓“让他人更好理解”,而走向妥协、或为迎合某种目的。
与此同时,使用天主教译名可以避免错误,如:“耶和华”一词,便是一种不正确的读法:1517年,抗罗宗在将圣经翻译为德语时,私自改动圣经原文,将“YHWH”与Adonai两词合二为一,在YHWH中嵌入a-o-a,发明了“Yahowah”一词,中文翻译为“耶和华”,一直误读至今。目前,在华人教会内使用的思高版圣经是所有中文译本中最为准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