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报之日,香港书展已过中段,过往每年书展均吸引数以十万人次进场,书展主办单位亦会推介新书,此活动已成暑期盛事。
书展入场人数众多,那么本地的阅读风气又如何?
先看看香港出版学会四月公布的「全民阅读调查报告」:在约二千名接受电话访问的人士中,近七成受访者有阅读印刷书籍的习惯;在有阅读习惯的受访者中,近六成人每周阅读一至三小时;逾六成人每月阅读一至两本书。
实体书以外,调查指六成受访者有网上阅读习惯,当中近六成人每周阅读一至两小时。调查机构指香港读者阅读素质稳定,网上阅读未成主流,但有上升趋势。
教我们留意的是,调查中的受访者,每天花在网上阅读的时间不少(六成人每日三小时),对比下看实体书的,则是六成人每周三小时。
在今时今日吹捧手机社交媒体信息的大环境下,为甚么还要推广阅读?其实,阅读是种心情和态度。在今天手机不离手的文化中,阅读实体书,相对地要求当事人放慢节奏,在每页阅读时,腾出时间去沉淀思绪。
为教会团体来说,阅读更是由来已久的一种重要灵修方法。圣本笃的隐修传统中,便看重祈祷,劳动和阅读圣书。
据本地公教书店的初步统计,销量较多的书,就是不同版本的圣经。这也是重要的培育及灵修工具。
但同样不要忽视的,是灵修或生活小品。它们可以在繁忙急速的生活中,让读者歇息,想想信仰与人生,以及生活中的美善。
上星期我们在此社论,谈及教会团体可组织读书小组,一起分享读后体会,或书中内容与生活的相扣连,便是把阅读的个人幅度,提升至小团体层面。
阅读资源方面,本地教会亦有教区以至修会团体的出版事业,更可喜的是,近年亦有教友开展的。梵二大公会议的大众传播工具法令便谈到出版事业对信仰生活的重要:「必须提倡并发展确实公教化的出版事业⋯⋯传播有关教会生活的事理,并加以正确的解释。要教友们明白阅读与传播公教刊物之必要,使其能站在教友的立场上判断事实之真相。」(传播#14)
此梵二法令虽发表超过五十年,社会处境固然有所改变,但当中精神仍对当今的传播牧职有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