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5月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在2016年4月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和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对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进行了阐述。
2016年12月,中国天主教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的《决议》强调,今后五年,中国天主教“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带领全国神长教友坚持天主教中国化发展方向。”
近年来,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以下简称“一会一团”)在坚持天主教中国化方向下推动教会的神学研究,举办多次研讨会和论坛,出版相关书籍,深入思考中国天主教的发展道路。一些地方爱国会、教务委员会(以下简称“两会”)和教区亦举办坚持我国天主教中国化方向的研讨会,在教会内形成天主教中国化的思想氛围。
当前,我国天主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在教会的神职和知识阶层获得较好认知,但普通教友并不总能准确理解其含义和目的;在某些领域,如在教会礼仪上,中国化的成果较为丰富,但在神学思想方面,天主教中国化的思考还缺乏从当今中国社会文化处境出发的原创性探讨;由于偏见、误解等原因,教会内依然存在对坚持我国天主教中国化方向的不同看法。
为了向天下万民传播基督耶稣的福音,保禄宗徒曾践行“对一切人,我就成为一切”(格前9:22)的思想。从历史的观点看,天主教在我国的健康发展与教会对社会文化的适应相一致,这方面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可鉴。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后,世界各国教会的本地化探讨为天主教在当地的发展开辟了新道路。在我国,坚持天主教中国化方向在当前意义重大,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天主教努力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福传牧灵上取得很大成就。在我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代之际,通过把天主教中国化推向深处,夯实教会在我国社会文化中的发展基础,实为紧迫。为此,须以问题为导向,以神学思想研究为重点,以树立天主教中国化实践典型为抓手,大力推进天主教的中国化。
二、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内涵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有关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按照中国天主教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明确的中国化方向和途径,立足圣经,继承传统,遵循梵二大公会议的思想和论述,不断推进天主教中国化的神学探讨,逐渐丰富天主教中国化的实践。
(二)主要目标
在教会内提升对坚持我国天主教中国化方向的认知和认同,推进我国天主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引领全国神长教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教会自身建设,推进我国天主教的福传牧灵事业,发挥天主教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进一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人类文明的内容,对教义教规做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不断夯实我国天主教与党和政府、社会、其他宗教以及不信教群众之间的和谐基础。
(三)基本内涵
坚持我国天主教中国化方向,须在政治上自觉认同。热爱祖国,服从国家政权,是每个基督徒的责任和义务。政治上认同,核心是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社会民族团结、祖国统一;
坚持我国天主教中国化方向,须在文化上自觉融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在神学思想建设上、在教会礼仪表达上、在教会建筑、绘画、音乐艺术上,倡导中国风格,融入中华文化;
坚持我国天主教中国化方向,须在社会上自觉适应。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履行社会责任,依法开展天主教各项工作,维护教会合法权益,发扬天主教做光做盐精神,探索和拓展服务社会新途径,促进社会和谐,共建美丽中国。
三、深化中国天主教的政治、法律和社会认同
引导广大神长教友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服务社会。
(一)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
1、通过宣讲、参访、学习交流等方式,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神长教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认识爱国与爱教、天主教健康发展与祖国繁荣富强的一致性;
2、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坚持我国天主教中国化方向的基本要求;引导神长教友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落实爱国会章程和工作条例,健全和完善各地爱国会组织,发挥好爱国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二)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则
1、通过“一会一团”领导班子调研、日常学习,开展纪念活动,编写刊发回顾、研究文稿等方式,持之以恒开展独立自主自办教会教育;
2、“一会一团”指导、督促各神哲学院单独开设独立自主自办教会课程,完成《中国天主教独立自主自办教会教育教材》修订工作,发挥教材在教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3、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讲好中国天主教故事,讲清我国天主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内涵和实质,消除误解和猜疑,争取理解与支持。
(三)增强法治观念和法治教育
1、以不同形式,在不同层面深入学习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定期开展政策法规培训,引导神长教友自觉投身国家法治建设,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律意识,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法与教规的关系;
2、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弘扬教会道德、训导中与社会主义道德和法治相契合的内容,推动教会伦理道德与中华传统美德相结合,与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相结合,发挥天主教信仰在以德治国中的积极作用;
3、加强神哲学院法治教育教学,把法治教育列入教学内容,开设法律基础、宗教政策法规等课程,增强修生的法律知识和守法的自觉性。
(四)发挥教会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1、发扬教会服务社会优良传统,团结带领广大神长教友融入和服务当代中国社会,履行社会责任;
2、在教友聚居地区,大力构建健康的宗教关系,共同构建公序良俗,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3、在“一会一团”的统筹和领导下,鼓励神长教友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活动,突出重点,提高教会公益慈善活动的规范化水平,增强环保生态意识。
四、促进天主教与中国优秀文化融合
在教会内培育做中国人的文化自觉和自信,以我国优秀的人文传统来丰富基督信仰的表达;总结我国教会历史中的中国化经验,开拓一种具有中国教会视野的教会史研究。
(一)拓展教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1、通过各种方式提升教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水平,树立做一个中国人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把中国传统的道德意识汇通于基督的福音精神,促进教会信仰在人文中国的扎根;
2、在教区或堂区的慕道班和教理讲授中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使福音信仰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基督徒的日常生活中有机结合;
3、着力培养一批既有较高神学造诣,又有深厚中国文化素养的研究人才和神学院教师队伍;
4、在神学院的课程安排中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教学,培养修生用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来宣讲教会的福音真理;
(二)形成具有中国教会视野的中国天主教史
1、以建设中国天主教历史档案馆为抓手,广泛收集天主教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历史文献资料和档案,总结和积累天主教传入中国后形成的中国化经验,形成具有中国教会视野的教会史研究;
2、以坚持我国天主教中国化方向为线索,组织教会史专家编写出版《中国天主教史》;
3、学习和借鉴我国其他宗教在历史上的中国化经验,通过比较研究达到自我提高。
五、构建具有中国教会特色的神学思想
收集和研究有关教会中国化的历史性文献;从圣经、教会传统、梵二大公会议文献出发,吸纳普世教会的相关思考和成果,形成天主教中国化的基本神学论述;拓展具有中国思想特征的神学表达,注重研究平台和队伍的建设。
(一)总结中国教会史中天主教中国化的经验和思想
1、收集、整理自天主教传入中国,特别是自明末清初天主教重新传入中国至新中国成立前的有关天主教中国化文献资料,总结天主教中国化的过程和经验;
2、收集、整理和总结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天主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相关文献资料,形成系统性思考;
3、由“一会一团”牵头,以坚持我国天主教中国化方向为主题,编辑出版《坚持我国天主教中国化方向读本》。
(二)深入研究普世教会本地化的神学思想
1、重视圣经解释学和圣经神学,不断回到圣经,从圣经中吸取思想和动力;
2、从普世教会的历史和传统出发,特别立足于梵二大公会议的教会论述,在教会内普及相关知识;
3、研究和借鉴各国教会在梵二大公会议后开展教会本地化的思想理论与实践经验。
(三)创新中国天主教的神学思想和表达
1、对天主教神哲学与中国哲学思想开展比较研究,加强宗教间对话,融合中国人与基督徒的生活经验,丰富和创新教会的神学表达;
2、在教会传统神学的形而上学、本体论架构之外,尝试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侧重伦理、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方式,探索一种具有中国智慧的神学思想;
3、重视教会基层信众在当今社会中的信仰及灵性经验,加强天主教中国化神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联,把优秀的研究成果和思想推广到神哲学院和地方教会。
(四)加强教会神学研究平台和队伍建设
1、继续办好两年一次的“天主教中国化神学论坛”,开拓新形式,努力办成中国天主教最高层次的神学论坛;针对天主教中国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举行专题研讨会;
2、成立“中国天主教文化研究所”,汇集教内外研究天主教的学者,形成一支基本研究队伍。
六、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教会组织和管理形式
深化民主办教理念,坚持“集体领导、民主管理、相互协商、共同决策”原则;以服务为宗旨,以优化组织管理结构、强化组织管理意识、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为目标,推进组织建设、管理制度和人才建设创新。
(一)深化民主办教的理念和认识
1、通过调研、研讨会或座谈会形式,总结中国天主教在改革开放后坚持民主办教的经验和成果,把民主办教作为天主教中国化的一个重要举措;
2、加强对梵二大公会议有关“天主子民”、“平信徒”论述的研究和介绍,发挥平信徒在福传牧灵以及教会管理上的积极作用;
3、继续探讨圣统制与民主办教的关系,强调服务性,促进两者有机统一。
(二)完善组织和管理体制
1、依据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针对新情况和问题,对《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工作条例》、《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主席联席会议制度》、《中国天主教教区管理制度》进行修订;
2、依照民主办教原则,理清爱国会、教务委员会、教区之间的职责分工,清晰各自属性、职能、任务,制定运行模式和工作细则;
3、对地方天主教“两会”组织建设的现状进行调研,协助解决爱国会在组织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4、加强教会组织和管理的法治化和规范化,推动和协调教会团体、教会活动场所、神哲学院依法在民政部门登记备案;
5、加大爱国组织中教友骨干的培养力度,提升教友骨干在爱国组织中的比例,发挥他们在爱国组织中的作用。
七、探讨具有中国元素的礼仪表达
把握教会礼仪的传统精神,特别是梵二大公会议对礼仪改革和本地化的论述;探索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及其元素融入教会礼仪表达的可行性,以试点方式稳妥推行教会礼仪的中国化。
(一)总结历史和现实中教会礼仪的中国化经验
1、教会礼仪古老而神圣,需从神学和历史方面掌握其本质,以之作为思考教会礼仪中国化的思想基础;
2、收集、分析和研究天主教进入礼仪之邦的中国后在礼仪上的思考和实践,弄清天主教礼仪中国化的关键,从中获得对今天中国天主教礼仪改革的启示;
3、通过举办专门研讨会,总结梵二大公会议提倡礼仪改革后,中国天主教,包括华人教会在礼仪改革方面的得失,为教会礼仪中国化方案提供最新经验。
(二)在中国礼文化中探索教会礼仪表达
1、在“一会一团”计划发布的有关礼仪的牧函及指导手册中,尝试用一些既符合基督福音精神和教会传统,又带有中国传统礼仪色彩的话语,促进两者在理解上的交流和彼此丰富;
2、在神哲学院的礼仪教育以及有关礼仪的培训班和讲座中,增加中国礼仪文化和礼仪史内容,拓展对中国传统礼仪的理解;
3、召集教会礼仪研究者,举行高级研讨班,推动教会礼仪中国化探讨,成立咨询小组,为“一会一团”提出礼仪中国化方案;
4、因地制宜,在少数民族地区,重视特有的礼仪传统,挖掘一些已形成的具有民族特点的教会礼仪。
(三)以试点方式稳健推行教会礼仪中国化
1、“一会一团”以牧函等方式,针对一些重要的礼仪问题,提供一般性原则和建议;
2、由“一会一团”督导在某些堂区,特别是在神哲学院试行一些具有中国化元素的礼仪,在确定不违反教会礼仪的一般原则和要求,不会在中国教会内引起冲突和争议的情况下,向全国推广;
3、鼓励某些教区或堂区的礼仪创新尝试,回应他们的需求和问题,既避免激进和盲目的礼仪改革,也反对固步自封。
八、倡导具有中国审美特征的教堂样式以及绘画和圣乐创作
转变教堂建筑样式及绘画圣乐必须西方化的观念,倡导中国化的理念;探讨融合中国传统美学要素的方法,树立具有中国审美特征的教堂建筑及绘画圣乐典范。
(一)转变教会建筑及绘画圣乐必须西方化的观念
1、收集、整理、研究自天主教传入中国后教堂建筑、绘画艺术、教会音乐方面的遗产。结合天主教信仰的精神特征,探索新的中国形式、中国风格、中国特点,转变一切必须西方化的倾向和观念;
2、在神哲学院培育过程中倡导教会建筑、绘画圣乐中国化的理念,开设一些相关课程,形成教会艺术中国化共识;
3、在教区、堂区举办相关讲座,增进对中国传统艺术和审美的认知;
4、在教堂建筑和绘画圣乐上树立中国化典范,组织现场交流会,鼓励设计、建造中西合璧、传统中式或具有民族风格的教堂;
5、定期在全国举行教会绘画和教会音乐中国化巡回展示和表演,表彰优秀作品。
(二)探索和积累教堂建筑及绘画圣乐的中国化方法
1、探讨和积累教堂建筑及绘画圣乐中国化的路径和方法,在新建教堂的设计中加入中国美学元素,在圣画创作中尝试传统中国画手法,在教会音乐创作中注重中国风格;
2、倡导体现中国人天人合一理念,既讲究中式建筑风韵,亦表现西式教堂建筑的神圣;在圣画创作中增添中国人的人文情怀和意境;在教会音乐创作中考虑民族音乐的自然精神;
3、在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符合普世教会大公精神及合乎教会礼仪的要求下,与时俱进,按多元化和稳妥性原则推进教堂建筑和绘画圣乐样式的中国化进程。
(三)形成教堂建筑及绘画圣乐的中国化保障
1、培养一支具有一定神学理论基础、艺术天赋的教友建筑师和艺术家,形成一支可以提供咨询服务的专家队伍,开展相关的咨询和培育宣传工作;
2、以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为基地,成立“中国天主教音乐艺术培训中心”;由“一会一团”主导,汇编一本具有中国天主教特点的圣歌集;
3、“一会一团”鼓励地方教会在教堂建设和绘画圣乐创作上的中国化努力,在一些地方进行试点,以点带面。
九、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我国天主教的中国化方向离不开有效的组织方式。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须负起主要责任,成立领导小组,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天主教中国化的探讨和实践。以问题为导向,推出某些专项课题,成立专家小组,重点突破;
省(自治区、直辖市)“两会”、教区和神哲学院应建立相关机制,由负责人牵头,推动天主教中国化的探讨和实践,消除误解,把坚持我国天主教中国化方向的观念和工作落到实处。依照本规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天主教“两会”、各教区及各神哲学院依据自身情况制订相应的天主教中国化五年工作计划。
(二)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督导检查和评估
依照规划定立的可见目标,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工作,定期检查完成的情况,找出问题的症结并予以解决。
按照一定的评估标准,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体予以表彰;
(三)加强宣传和交流活动
通过“一会一团”或地方教会办的媒体,宣传坚持我国天主教中国化方向的思想和成果,出版有关书籍文章,为规划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在“一会一团”层面,通过培训班、研讨会或论坛等交流有关坚持我国天主教中国化方向的经验和思想,统一认识,凝聚共识。
推动地方天主教“两会”、教区及神哲学院定期举办坚持我国天主教中国化方向经验总结交流会,促进天主教中国化思想深入基层教会。
在教会对外交往中大力介绍我国天主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基本思想和做法,最大程度地争取理解,消除误解。
(四)加强研究力量的整合和建设
坚持我国天主教中国化方向的关键在于研究队伍的形成和建设。从一开始,就要把天主教中国化的进程与教会内神学研究队伍的锻造和建设联系起来。坚持我国天主教中国化方向的探讨须借鉴其他宗教和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教会的研究队伍要吸收这方面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