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投稿 | RSS
  训导文集 圣教法典 信理神学 多语圣经 释经原则 圣经发凡 教义函授 慕道指南 弥撒总论 再 慕 道 同 根 生 剖析闪电
  天主教理 教理纲要 神学辞典 思高圣经 圣经注释 圣经十讲 神学词典 天主教史 礼仪问答 告解指南 辩护真理 圣月汇集
  梵二文献 神学论集 神学导论 牧灵圣经 圣经辞典 认识圣经 要理问答 祈祷手册 弥撒礼仪 大赦汇集 新答客问 宗教方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普世教闻

专题:天主教会某些神职人员性丑闻追踪(10月18日更新)

时间:2010-10-19  来源:网络汇集  作者:网络汇集 点击:

守贞献身以基督为中心

(天主教周报第八十六期社论 2010年5月2日)

近来新闻媒体出现不少抨击天主教会的报导,肇因于少数神职人员性侵的问题。于此同时,台湾教会媒体也报导了台北总教区分别举办了男、女两个梯次的圣召共融营,参加的男学员31人,女学员11人,其中高度愿意答覆召唤的学员比例不少,令人感到欣慰。上述报导两相对照之下,凸显了教会对于未来神职人员的培育,应该更谨慎,必须回归到主耶稣的教导为中心,才能培育出身心灵健康的神职人员、修女及献身生活者。

神职人员性侵问题所反映的,不只是守贞与独身的问题,更反映出个人的人格健全与否。虽然神职独身的规定,一直到了13世纪才诉诸于法律,然而,新约的教导很清楚地告诉我们:唯有降生成人的天主,才能使我们度好独身与守贞的生活,而主耶稣自己就是独身守贞的核心。

换言之,守贞并非以个人为中心,而是只有为了基督,守贞才成为可能的。唯有不断的以基督为中心,才能使我们保持心灵与肉身的纯洁。以个人为中心的守贞,或许可以做到肉欲的克制,但也很容易走向人格偏差、性格孤僻、虚荣、骄傲却不自知。

独身的内涵是绝对积极的,其本意并非只是不结婚、不做违背贞洁的事,更是让主耶稣拥有我们,让祂成为我们的生命。也就是说,一位献身者应该是完全地被主耶稣所吸引,从而心甘情愿地放弃度婚姻的生活,这才是独身守贞的真正意义。

为能被主耶稣深深的吸引,绝对是要靠修练才能得来,正如同获得天国一样,是要靠“猛力才能得到的”,而祈祷就是获得力量的泉源。因此,祈祷生活绝对是必要、不可或缺的。一个没有以祈祷为基础的修道生活,非但不会有真正的喜乐,更会使自身陷于诱惑的困境。放眼教会现况,许多神职人员忙于行政、管理、财务等俗务,稍不戒慎,即在不自觉中将天主搁在一边,而把自我凌驾于天主之上。

在关心台湾天主教会发展的同时,也让我们同心合力地为神职人员祈祷!


惊讶


( 韩大辉 公教报复活期第五主日讲道,2010年5月2日)

天恩:

主内平安!多谢来信!

你感到隐忧:教会仍是可信的吗?

因着一些神父的娈童罪行,整个教会蒙受阴影,最近通过传媒的大量报导,这阴影愈来愈大,正当教会备受外来攻击,而内部也衍生一些矛盾。报导中也夹杂着误解和成见,矛头直指教宗。

我写信时,适逢教宗的八十三岁寿辰,在此特别为他祝祷。四月十九日是他被选为教宗的五周年。他在一九七七年成为枢机,在八一年成为信理部的部长,他总是不遗余力地洁净教会、振奋信仰、深化爱德、炽热希望。今年司铎年,不正是一例吗?他受攻击,不足为奇,有哪一个耶稣的门徒不受考验的?可是,当门徒受考验时,耶稣不离不弃,还会给我们一些“惊讶”。

复活第五主日的福音虽是简短,却一语中的,告诉我们爱是有无边的惊讶!

若望福音对“惊讶”的铺陈,有一个简单的模式,“光在黑暗中照耀”(若一5),事实上,“明亮”是惊讶的重要质素。模式尽管简单,但内容却深不可测:“圣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们中间;我们见了衪的光荣,正如父独生者的光荣,满溢恩宠和真理。”(若一14)

圣言是永恒的。创造还未发生以前,那是永恒。当创造发生时,万有藉着圣言而受造,那永恒便成为时间的根基和起源。

成了血肉的圣言,是指耶稣本人,而血肉一词,也想道出耶稣是如此脆弱,一切强权都可为所欲为,在他身上尽情施暴,然而信徒在“脆弱”和“暴力”的背后,却看到父独生者的光荣,满溢“恩宠”和“真理”。跟随耶稣的,“决不在黑暗中行走,必有生命的光。”(若八12)

这是惊讶!这是救恩!

若望福音擅长用时间和光暗来表达救恩。“犹达斯一吃了那一片饼,就立时出去了;那时,正是黑夜。”(若十三30),晚餐后耶稣被司祭捉拿、审讯和监禁。熬了一夜。“他们从盖法那里把耶稣解往总督府,那时是清晨。”(若十八28)。物质的时间衬托着救恩的出现,“到了清晨”,光要驱散黑暗。

耶稣又说:“人子受到了光荣,天主也在人子身上,受到了光荣。”这话看来重复,其实意境极高:十字架是子光荣父和父光荣子的时刻。

然后,话锋一转,耶稣亲切地称门徒为“孩子们”,整部若望福音就是这一次,语重心长。后来若望书信则多次用这称号,表示作者对读者的关怀。

主耶稣又说:“时候不多了!”怎么他也受时间所限吗?他不是从永恒便掌控时间吗?

当然,我们可将时限说成耶稣人性的表现,因为负卖者已揭开苦难的序幕。于是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他立下了遗嘱:“你们该彼此相爱!”

天恩,从这遗嘱,我们可感受到那呼之欲出的救恩,耶稣要“爱到底”(参阅若十三1),他马上要驱散罪恶黑暗,并非派下天军,大施杀戮,而是用爱驱散黑暗,因为黑暗阻止人去爱。

传媒大量报导教宗曾包庇犯事的神父,这里不谈“抹黑的居心”,但这些报导至少有两个积极的提醒。

一是教会须洁身自爱,不断更新,因为教会常有罪人,而教会内的罪行较诸教会之外的同等罪行往往衍生更大的祸害。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二是教会常须效法主耶稣舍己为人,因为当我们诚心效法他时,必会力量倍增,惊讶无尽。

天恩,舍己为人,正是大难题,但耶稣来不是给我们一个完成不了的使命,而是给予我们力量克服一切困难,为能真实地爱。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送上祈祷和祝福,主内挚爱


美国主教团保护儿童单位 提出十点提示 防范性侵犯事件



(天美社讯 2010年5月2日)

美国主教团“保护青少年及儿童秘书处”提出十点提示,预防未成年人士遭受性侵犯。

秘书处执行总监凯特尔甘(T. Kettlekamp)四月十二日公布有关建议,帮助教会团体预防性侵犯事件,并提醒他们,当事件发生后即应予正视。

美国主教团二○○二年推出“保护青少年及儿童约章”,回应神职人员性侵犯未成年人士事件,并把每年四月订为“保护儿童免受侵犯月”,由美国各教区参与保护儿童的职员负责检视和推动有关工作。该约章带动各教区强化保护儿童的环境。

美国主教团本年四月公布的十点提示如下:

--受害者是性侵犯事件中最受影响的人。神职人员性侵犯儿童,令许多人备受影响,惟受害者最受影响,他们遭信任的人出卖,或影响终身。

--任何人都无权随便接触儿童。有意为教会、堂区或学校担任义工的人都必须依循教区的行为守则,未通过教会团体守则下的适当筛选,便无权在儿童或年轻人当中服务。

--不要假定每个人懂得基本的事。机构和家庭要清楚解释有关原则,例如青年牧民工作者、神父和成年领袖,不应跟儿童独处寝室。

--儿童性侵犯是可以避免的。应留意到任何地方都可能发生儿童性侵犯事件,必须要为儿童和年轻人建立保护屏障,这可借助行为守则、处境评估、政策程序、以及安全培训项目等措施。

--性侵犯可能会困扰受害人一生。受侵犯的感觉深深留在当事人心中,或逐渐产生愤怒、难堪、受伤、以及被出卖等感觉。

--聆听心声是治愈的开始。受害者得到聆听,伤害和愤怒也会消减。凯特尔甘认为,受害人的感受遭轻视或忽略,某程度等于再受伤害。

--任何人都有可能是施虐者。经验反映大部份侵犯者是受害人所信任的人,或是家人;大部份侵犯事件发生在家庭当中。有时,看似最好的人,原来就是施虐者,这“好人”的假象令受害人误信施虐者。

--训练和教育帮助成年人认识侵犯者犯事前的征兆。部份侵犯者下手前,会透过“献殷勤”或赠送许多礼物、又或孤立对象。另一常见的掩饰技巧,是让年轻人参与一些家长或监护人不容许的活动,例如观看色情物品、饮酒、吸毒,以及摔跤和搔痒等超出一般礼仪的身体接触。

--我们可以学会去辨别侵犯者的掩饰行为。侵犯者会经营善良、慷慨、关心别人的形象,藉此跟未成年人士建立不恰当的关系,甚至争取对方家人的信任,这过程有时达数年之久。

--调查当事人背景有助防范事件。教会、学校和机构的调查程序能够吓退犯事者,遭禁止从事跟儿童工作或义务工作亦会无所遁形,“谨记侵犯者是会说谎的”。




美国天主教主教团 保护儿童免遭侵犯网上资源
网址:http://www.usccb.org/ocyp

 


 

印度:主教团将完成防止儿童受侵犯指引


(天亚社讯 2010年4月23日)
印度教会为保护儿童免受司铎和教会工作者侵犯而撰写的指引,有可能在本月底在主教团高层与修会人士会面时定案。

印度修会人士协会全国秘书马尼.梅库内尔修士(Mani Mekkunnel,图)说,这文件已筹备了四年,并非因近日欧美发生神职人员性侵犯事件而促成的。该协会由修会会长组成。

文件由印度天主教主教团与印度修会人士协会合作筹备,有可能于四月廿八日在南部班加罗尔最后定稿。

常务委员会是主教团最高决策机构,每半年会面一次。成员包括约四十位枢机、总主教和主教团各委员会主席。

根据天亚社获得的文件草稿显示,文件强调指引的牧灵本质,并表示教会的调查和发现不应受到民事法庭的质询。

文件也指出,在调查过程中,教会当局回应时不应采取防御态度。“回应是教会表达对正义和怜悯方面的训导。”

文件建议,如果罪犯是雇员,比如老师,那就必须遵照雇佣法例采取行动。“若被告是司铎或修会人士,如适用的话,那就必须遵循《天主教法典》和民事法采取行动。”

指引也提出防止儿童受到侵犯的方法。文件草稿说,若罪犯转往另一牧职,教区和修会应该互通资讯。

文件也指出,教会领导人应培训从事儿童和青年铎职者,并以是否适合与儿童和青年一起工作来甄别待聘雇员和义工。

文件还提出,所有被怀疑或涉嫌涉及性侵犯的司铎和修会人士的报告,都必须向地方主教或修会会长报告。

在调查期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关怀受害人和受害人的家属”。草稿指出,“受害人将得到牧灵关怀,但不会获得经济补偿。”

根据民事法和教会的惩罚制度,被告在被证实有罪之前都假定为无辜。草稿说,在调查期间,被告将暂停从事公开铎职。


梵蒂冈:【特稿】教廷的传媒策略为什么失败

(天亚社 2010年4月23日)

一位教廷高层官员近日表示同性恋和娈童癖之间有关连,引起人们质疑梵蒂冈对儿童遭侵犯事件的处理方法。

吉拉.奥康奈尔(Gerard O’Connell)为英国天主教报章《宇宙报》撰文说,教会尝试为自己辩护,往往祇会招致更多损害。

梵蒂冈传媒策略到底在哪里出错呢?

数周以来,教宗本笃十六世成为抨击的焦点,遭受德国、美国和其他地区的律师和受害人的猛烈指责,认为他和梵蒂冈高层官员对神职人员性侵犯儿童个案的处理方式严重失误、或试图掩饰这些罪行,以及保护侵犯儿童的神职人员。

这些指责如果得不到教会的圆满答覆,或坚定而及时地提出反驳的话,将严重损害天主教会的公信力和形象,以至教宗和教廷在世界舞台上的道德权威。

然而,梵蒂冈竭力保护教宗,免受每日不断披露的新闻报道所伤害,因此很多人质疑梵蒂冈的传媒策略。

归咎报信者

我询问梵蒂冈评论员若望.艾伦(John Allen)为何梵蒂冈传媒策略失败。这位美籍天主教徒回答:“如果我看到他们有策略,就会回答你!事实上他们根本没有策略可言,这就是他们出错的原因。”

的确,梵蒂冈显然缺乏一致的传媒策略,因为不少教廷人士都各自公开回应指控。

他们总是抱着自卫或否认的态度,包括归咎报信者,或谴责这是因为天主教会对生命、家庭和生物伦理的道德立场,而招致反对教宗和教会的阴谋。

最近几周,梵蒂冈仿佛是消防队,当他们飞身扑灭一处火种之际,发现另一处又燃烧起来,更不知道下一次将是在哪里起火。

在复活节前后,梵蒂冈内部有人开始点火的时候,梵蒂冈在多个场合都显得毫无防备。

犹太人与同性恋者


在圣周五,坎塔拉梅萨(Raniero Cantalamessa)神父在圣伯多禄大殿讲道时,引述一位犹太朋友的信,把人们对教宗本笃的攻击与反犹太人的攻击相比。这番话触发了天主教会与犹太人之间的紧张关系。

复活主日,在圣伯多禄广场,枢机院院长苏达诺(Angelo Sodano)枢机称,对教宗的攻击都是“无稽之谈”,因而触怒了受害人组织。

四月十三日,国务卿贝尔托内(Tarcisio Bertone)枢机声称,据研究显示,同性恋者与娈童癖之间有关联,其言论激怒了世界各地的同性恋群体。

教廷新闻室不得不设法平息怒火。

著名的意籍梵蒂冈问题评论员安德肋.托尔涅利(Andrea Tornielli)评论这些引发媒体愤怒的失败举措说:“这一切让人难以理解梵蒂冈采取的是什么策略和回应方针。”

教廷新闻室负责人是意籍耶稣会隆巴迪(Federico Lombardi)神父。他是新闻工作者,同时主管梵蒂冈的电台和电视台。

虽然在任何现代政府的传播策略中,首席发言人总是在所有主要议题上代表政府发言,如同前英国首相布莱尔(Tony Blair)政府的新闻官坎贝尔(Alistair Campbell)。然而,隆巴迪神父的情况却非如此。

自二月份传媒首次揭露德国神职人员侵犯儿童事件至今,隆巴迪神父从未与教宗本笃讨论过此危机。

他形容自己是“依赖国务卿的发言人,须从他那儿接受指示”。他说:“国务卿决定方针,我尽一己所能将之传达出来。”

他并不认为自己是梵蒂冈传媒策略的协调人。他告诉我:“从来没有人授予我该权力。”但他察觉到如果指控没有确实根据,就必须迅速反驳,并对问题给予答覆。

隆巴迪神父的优点是态度真诚,在目前形势下尽忠职守,但如果梵蒂冈的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有资格发言,他的职能就被削弱。

缺乏中央协调的策略

在危机发生期间,隆巴迪神父与梵蒂冈其他传媒机构的主管紧密合作,包括梵蒂冈官方日报《罗马观察报》、社会传播委员会和梵蒂冈网站。

他们已在网站上发表教友指引,解释梵蒂冈处理儿童遭性侵犯事件和对涉案司铎的处理方法。

尽管这是可喜的发展,若梵蒂冈希望在这个对宗教日益怀疑的世界维护自己的道德公信力和权威,它需要制定由中央协调的传媒策略。

一位资深的西方外交官告诉我,他希望“梵蒂冈能够统一行动”,因为“目前没有理据去指责教宗本笃对儿童性侵犯事件采取宽容的路线”。

他说:“我确信他们有很好的说辞去回应,只是没有交代清楚而已。”
 


 教宗接受涉入侵犯未成年人案件的比利时布鲁日教区总主教辞呈

(梵蒂冈电台 2010年4月23日)

教宗本笃十六世昨天23日上午会见了圣座教育部部长泽农·戈洛克莱斯基枢机、圣座社会传播委员会主席克劳迪奥·玛利亚·切利总主教、普世博爱运动的主席玛利亚·沃切女士,以及圣座教义部部长威廉·约瑟夫·莱瓦达枢机主教。

此外,教宗也接受了比利时布鲁日教区总主教罗杰·约瑟夫·万盖鲁维辞去牧职的请求。万盖鲁维总主教因过去涉入侵犯未成年人的个案,引咎提出辞呈的。关于这件事,比利时主教团昨天上午在布鲁塞尔召开记者招待会,作了有关声明。万盖鲁维总主教通过一份文字说明表示:“我为我做过的事悔恨不及,在此向受害者、他的家人、天主教会团体以及社会真诚道歉。”他又说,他做普通神父时和领受主教职初期曾对一位青年从事了性侵犯。他承认受害者至今仍留下记忆。万盖鲁维总主教也强调近几年来他在多次机会中认识到过错并请求这个青年和他的家人宽恕。

记者会上,布鲁塞尔的总主教莱奥纳尔首先向受害者表示:“受害者经历了漫长的苦路,无疑这段苦路至今仍未结束。”他又说,万盖鲁维总主教的辞职“符合比利时教会愿意有透明度的心意”,这样做“为尊重受害者、他的家人和真理”是必要的。莱奥纳尔总主教又说,教会再三表示没有“可搪塞的东西”,教会愿意翻开新的一页,不再重复过去“以沉默和隐藏为选择的途径”。这件事令比利时整个教会团体心痛。无论如何,莱奥纳尔总主教希望信友们不要让这个国家的主教和司铎们失去信誉,因为他们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按照自己的圣召生活的。


教皇接受爱尔兰主教辞呈

(美国之音 2010年4月22日)

教皇本笃接受了一位爱尔兰主教的辞呈,这名主教被控在罗马天主教牧师脔童丑闻中未能保护受害儿童。梵帝冈星期四证实爱尔兰主教詹姆斯.莫里亚蒂已经辞职,莫里亚蒂及其他教会领导人被指责在1991年到2002年期间在都柏林教区包庇脔童牧师。

这是近几个月来第三位爱尔兰天主教主教辞职。与此同时,指责教皇本笃和其他教会领导人试图掩盖丑闻的呼声越来越高。教皇本笃星期三在梵帝冈的每周接见中誓言要采取措施处理脔童危机。星期四,一位重要的德国主教也递交了辞呈。主教沃尔特.米萨被控在20年前担任神父期间打过儿童,之后他提出辞职。
 


教宗本笃十六世结束在马耳他的牧灵访问,返回罗马前会见了遭神职性侵犯的受害者

(梵蒂冈电台 2010年4月19日)

教宗本笃十六世上主日18日下午结束在马耳他的首次牧灵访问活动,乘坐马耳他航空公司专机返回罗马,于晚上10点钟抵达罗马强皮诺机场,然后又乘直升机返回梵蒂冈。

教宗18日主日下午活动的时间很紧凑,他与马耳他青年会晤后,赶紧前往机场。机场上为教宗送行的人很多,教宗一一向他们告别。马耳他总统阿贝拉对教宗仍然依依不舍,从他向教宗的告别致词中明显流露出来。教宗也非常留恋这个他仅停留了24个小时的国家,他在机场叮嘱马耳他全国人民:“你们要因基督信仰圣召而感到自豪,要细心保留你们的宗教和文化遗产。决不让你们的真面貌受到冷漠主义或相对主义侵害。”教宗也谈到这个国家的移民悲剧,他说:“马耳他地处地中海的心脏,许多移民抵达海岸,有些人为逃避暴力和受迫害的境遇,另一些人则为了寻求较优越的生活条件。”教宗说,他知道马耳他单靠自己的能力为接待这么多人所遇到的困难,同时他也相信马耳他凭着自己基督信仰根源的力量和引以自豪的款待外国人的历史,在其它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支持下,一定会使来到的人得到救助,使他们的权利得到保障。

教宗本笃十六世同一天下午在圣座使馆会见了几位曾遭受神职人员性侵犯的受害者。梵蒂冈新闻室发表公告表示:教宗为他们的经历“深感震惊”,“他对受害者及其家人所受的痛苦感到耻辱和沉痛。他同这些受害者一起祈祷,向他们保障教会正在并且继续在她的权力范围内对这些指控展开调查,把犯侵犯罪的人交给法律当局,未来在保护青年方面实行有效措施。”圣座新闻室的公告最后表示,教宗本着最近写给爱尔兰天主教徒信函的精神,为所有性侵犯的受害者祈祷,使他们能有痊愈及修和的经验,好能在更新的希望中前行。


天主教教皇在马耳他会见教会性侵犯丑闻受害者

(德国之声 2010年4月18日)

罗马天主教皇本笃十六世在短暂访问马耳他共和国期间会见了多名被天主教会人士实施过性侵犯的受害者。据梵蒂冈方面公布的消息,教皇表示,他对这些受害者所承受的痛苦表示同情,并为那些施害的神职人员感到羞耻。教皇还表示,他将尽一切能力所为将罪犯绳之以法。另外教会方面还会商议行之有效的措施防止今后再有幼童遭到性侵犯事件的发生。


教皇承诺为性虐受害者寻求公正

(美国之音 2010年4月18日)

教皇本笃十六世向受到神职人员性虐待的受害者承诺,罗马天主教会将尽全力将有关神职人员绳之以法。

教皇在马耳他会见一些声称少年时受到性虐待的男子时做出上述承诺。梵蒂冈说,教皇对那些男子在孩童时遭遇的痛苦表示羞愧和难过。梵蒂冈说,教皇告诉那些男子,教会将尽全力调查儿童遭受性虐待的指控,并在未来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年轻人。

星期天,教皇和这些男子在梵蒂冈驻马耳他大使馆会面期间一起祷告。教皇对马耳他的访问是他自罗马天主教会受到一系列性侵犯丑闻困扰以来首次外出访问。
 


德国主教米克萨因虐待儿童被要求辞职

(德国之声 2010年4月17日)

奥格斯堡
德国奥格斯堡天主教主教米克萨虐待儿童事件曝光之后,该名主教现在承认,他在该市担任牧师期间打过儿童和青少年的耳光。米克萨对《图片报》说,他不能排除20,30年前曾经发生过类似事件。1975年至1996年,米克萨在奥格斯堡担任施罗本豪森天主教会的牧师。据媒体报道,至少有7名受害者指控米克萨殴打过他们。巴伐利亚州的社民党和绿党政治人物要求这位主教辞职。


司铎年闭幕:部长吁全球神父前来罗马支持教宗

(亚洲新闻 2010年4月17日)

梵蒂冈城(亚洲新闻)梵蒂冈圣职人员部部长赫姆斯枢机(Hummes)说:“面对连番针对教宗的攻击,尤其朝向他关于神职人员涉及对未成年人性罪行的决定。”同样重要的,“向我们敬爱的教宗本笃十六世显示团结,我们的支持、信心、无条件的共融。”他邀请世界各地的司铎,一同出席司铎年的闭幕式,在六月九日至十一日,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广场举行。

他说:“众多司铎临在于圣伯多禄广场,将是一个决断否决这些对教宗不公平的攻击,他是受害者。”这令人心痛的恋童癖神父事件,不幸成为某些宣传攻势,企图削弱教宗本笃十六世的道德权威。

枢机在讯息中谈到少数神职人员有性丑闻。他说:“这是真实的,有些神父犯了狎童罪行。事实上,我们绝对反对和谴责这些行为,毫不姑息。他们必须面对天主和世上的刑事或民事法庭的审讯。首先,我们维护受害者,支持他们康复,及为他们被侵犯的权利讨回公道。”

另一方面,枢机指出,“这绝对不能接受使用少数人的罪行,玷污整个教会的司铎团。如此做者,极为不公义。”

枢机安慰所有司铎,被视为丑闻和猜疑的核心。他说:“我们重申表达谢意,多谢你们为教会和社会的诚挚的服务。教会和教宗爱护、尊重、敬重你们。全体天主子民、全球的基督徒和天主教徒欢迎你、支持你,尤其在这些痛苦时候。你们在圣伯多禄广场的临在,将是积极的方式来显示自己准备好、不受威胁,为服务人,受第一位司祭耶稣基督的托付。你们临现在世界,为要宣讲祂的派遣,拯救世界。”


 教皇呼吁天主教徒为儿童性侵犯罪行忏悔

(BBC 2010年4月15日)

教皇本笃16世呼吁天主教徒为神职人员的儿童性侵犯丑闻作忏悔。这一丑闻已经对罗马天主教的声誉造成很大损害。

这是教皇本笃16世最近以来第二次要求天主教徒为神职人员对儿童性侵犯事件忏悔。

上个月在给爱尔兰天主教会的一封信中,他也曾呼吁他们为这一罪行忏悔并承认错误。

教皇本笃16世是在梵蒂冈的一次非公开弥撒的布道时说的这些话,后来意大利通讯社安莎社对此进行了报道。

教皇说:“我们基督教在近年来经常避免使用忏悔这个词,但是现在因为所犯下的罪行受到世界的攻击。我们现在意识到必须忏悔,必须承认我们所犯的错误。”

尽管教皇用的是很普通的词,但他的含义是很明确的,那就是对儿童性侵犯的丑闻已经严重损害了所有的基督教徒。

在星期五庆祝83岁生日的教皇本笃16世在周末将前往地中海岛国马耳他。

一些被神职人员性侵犯的受害者此前要求在马耳他见教皇,但梵蒂冈对本笃16世是否会接见这些人既不否认,也不作肯定回答。


梵帝冈称红衣主教不能谈述医学问题

(美国之音 2010年4月14日)

梵帝冈看来正试图与教廷国务卿贝尔托内的评论保持距离,贝尔托内把教士的恋童癖与同性恋联系在一起。梵帝冈星期三的一份声明说,教廷官员没有能力来谈论涉及广泛社会的心理学和医学问题。

法国外交部星期三称,红衣主教贝尔托内的评论不可接受。法国外交部一名发言人说,法国政府努力制止因性取向而对人产生歧视和偏见的行为。

教皇本笃的首要助手贝尔托内当时正就震撼罗马天主教会的儿童性侵犯丑闻发表意见。他星期一说。与恋童癖相关的是同性恋倾向,并非教士的禁欲主义誓约。贝尔托内说,许多心理学家支持这一论点。

但是另外一些心理学家和专家却说,同性恋倾向与对儿童产生性吸引力无关。
 


 

圣座网站设立指南专栏讲解教义部审查神职人员侵犯儿童案件的程序

(梵蒂冈电台 2010年4月14日)

圣座网站于12日起刊登了一个指南,讲解教义部审查神职人员侵犯儿童案件的程序。该指南不是圣座发表的新文件,而是过去有关文件的概要,为协助一般教友和非法典学者明白教义部处理侵犯儿童案件的程序。昨天13日,圣座新闻室主任隆巴尔迪神父在介绍教宗即将进行的马耳他访问活动记者会中,被问及梵蒂冈在媒体的侵犯儿问题围攻下的气氛时,隆巴尔迪神父以圣座网站设立教义部有关侵犯儿童案件指南的意义来回答。隆巴尔迪神父说,这是一个对话与回答的正常程序。由于要求说明的人众多,因此,设立这个指南很有用,这也为了使人们能够更明白这类经常是非常混淆不清的案件。

 
梵蒂冈:涉嫌性侵犯神父必须向警方报告


(美国之音 2010年 4月 12日)

梵蒂冈就处理那些被控性侵犯的神父的问题首次发表了一份官方准则,指出这些罪行必须向民事当局报告。

梵蒂冈官员星期一在梵蒂冈的网站上发布了这项准则,以反击批评人士指控教廷将性侵犯丑闻隐瞒了几十年的时间。梵蒂冈称发布的规则让那些不属于神职人员的普通民众对这一行为准则有所了解。

这份准则说,主管区域天主教堂的地方主教必须对每一起性侵犯指控进行调查。如果主教认为神父可能有罪,他必须通知梵蒂冈和民事当局。这项准则还指出,教皇可以将那些被民事法庭判定有罪的神父解职。

梵蒂冈表示,这份准则最早于2001年起草,且公众一直都可以通过梵蒂冈来获取该准则。但是新闻媒体报导说,原先的准则中并不包括有关向警方报告所有可疑神父的条款。


 

梵蒂冈否认有关教皇包庇娈童神职人员的指称

(BBc 2010年4月10日)

梵蒂冈为教皇本笃十六世涉嫌阻扰对一名美国娈童神职人员作出制裁的指控作出了辩护。
untitled.JPG
有关指控源于一封本笃十六世仍在担任梵蒂冈枢机主教时签署的一封信函。教廷一名发言人指责这是断章取义。

美联社发表了这封由拉青格枢机主教于1985年签署的信函,显示当时为教廷信理部部长的拉青格主教抗拒把涉案的美国神父斯蒂芬·基斯林免职。

不过梵蒂冈新闻部主任隆巴尔迪神父反驳称,教皇当时只是作出合理的质疑,并称新闻部没有必要对这些涉及“法律情况”、断章取义的说法作出回应。

据美联社报道,拉青格主教在信函中称,任何对神职人员的罢免都先得考虑对全球教会将会造成的影响。

BBC宗教事务记者皮戈特指出,教廷新闻部的回应是梵蒂冈一次很唐突的变调。教廷官员们此前还批评这些是试图抹黑教皇的举措。

梵蒂冈星期五(4月9日)呼吁世界各地的教区与当地执法人员合作,调查涉及神职人员的性侵犯指控。

英国著名罗马天主教事务评论员克利福德·朗利指出,这封信函被披露时间暴露了梵蒂冈高级主教之间存在已久的权力斗争,而这早在已故教皇若望·保禄二世在位之时就已存在。
 

我们的信德是在基督之内

(香港公教报第3451期社论 2010年4月11日)

近日,部份媒体想方设法报导教会,特别是教宗,处理司铎和修会人士涉及性侵犯个案的手法。与此同时,全球各地有相当多的成年人决定在复活节领洗。

教宗被指在担任教廷信理部部长和德国慕尼黑总教区总主教期间,在处理神职人员性侵犯儿童事件方面严重疏忽,甚至有些人要求他下台。

在美国,媒体曾经长时期大肆报导神职人员性侵犯儿童事件。比起任何一个国家,美国媒体更为关注这些事件。教人奇怪的是,在过去十年中的大部分年份,美国成年人的领洗数字逐渐上升。

人们对教会疏忽和掩饰真相的指责也许比往常多,而且首次把矛头直指最受尊敬的基督在世代表。很多报导都提到,不少教友由于对丑闻感到愤慨而离开教会;而且有些教友确实这样做,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仍然有人继续向教会寻求指导,希望获得灵性方面的发展和安慰。

对有些人来说,教会意义重大;因此,如果我们认为媒体的负面报导对这些人没有造成影响,这是难以令人相信的说法。如果我们认为教友不可能受到这种背信弃义的可怕行为所影响,这也是说不通的。

圣经学者若望·麦肯齐(John Mackenzie)过去一直提醒神职人员,就他们的圣召来说,最令人烦恼的事情是,即使他们缺乏信德,也不会妨碍教友的信仰生活。他指出,个人的信德是自己对天主的爱和基督救赎人类的回应,而个人参与圣事生活是与天主的接触,这是不会受到他人甚至神职人员的行为或缺乏信德所影响的。

这也许反映出教会扎根于本身已活出的体验,同时也是一个标记,我们要活出的是对耶稣基督和天主的信德,而非对某位神职人员的信德。历史一再显示,即使在教会犯下了最恶劣的罪的时期,这份信德依然得以留存至今。

在刚过去的复活节,正如八世纪神学家克里特圣安德肋(St. Andrew of Crete)所指出,我们获邀请“一起前往橄榄山与基督见面……并且进入我们堕落世界的黑暗处”。今天,教友正受到看似无情的媒体报导的连续猛击;身为普世教会的一分子,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堕落世界的黑暗处。我们注意到自己的短处和所犯下的错误;因此,我们必须偕同基督,进入我们堕落了但已获救赎的世界的黑暗处,好能根除一切侵犯伤害他人的弊端。

这与寻求正义而非报复有关。当我们在基督的无限爱内得到治疗与修和,我们才会找到正义。


梵蒂冈:对狎童事件 天主教会须同警方合作

(联合早报 2010年4月10日)

   (梵蒂冈法新电)梵蒂冈发言人说,在神职人员狎童事件上,罗马天主教会必须同警方及司法部门合作。

梵蒂冈发言人隆巴尔迪在梵蒂冈电台上引述教宗的话说,有关的天主教会必须按各地的法律,同当地的执法和司法部门合作。

隆巴尔迪也说,教宗本笃十六世准备会见更多神职人员狎童案的受害者。

三月中旬,教宗在写给爱尔兰天主教的一封信中表示,他对神职人员性侵害儿童的事件感到羞愧和自责;他也说,有关的神职人员必须在法庭上对自己的罪行答辩。


 教廷新闻主任谈性侵犯事件 “对真理的不倦追寻和热爱是需要的”


(2010年4月9日,http://chiesa.espresso.repubblica.it/articolo/1342846?eng=y


教廷新闻主任,耶稣会士隆巴迪神父(Fr. Federico Lombardi, S.J.)于2010年4月9日透过梵蒂冈广播电台发表公告,谈论教会内性侵犯儿童事件。一直以来,不管是否涉及教会的神职班,有关性侵犯问题的争议,都随着相关的新闻及言论,此起彼落。教会该如何在此等事件的惊涛骇浪中,稳守安全的航道,并回应福音“划到深处”的邀请?

首先,要继续致力寻求真相和受害人内心的平安。今天竟有那么多内在的创伤被揭露出来,有些甚至发生于数十年前。显然,这些创伤至今尚未抚平。许多被侵犯的人所寻求的,并非金钱上的补偿,而是心灵上的支援;并期望教会能就他们的惨痛经历,还他们一个公道。有些事情,仍有待进一步了解。

也许我们需要从某些事件吸取教训,它们对个人生活、教会,以至社会,均造成负面影响。例如人与人之间的仇恨和暴力冲突,便明显反映出:要达至真正的和解难乎其难。性侵犯造成的伤害刻骨铭心。为此,某些主教团重新让受害人自由抒发感受并聆听他们,是有勇气和正确的做法。这些主教并不以为办几个工作坊,便算正视及解决了性侵犯问题。为此,某些主教团及个别主教,本着慈父般的牧者心怀,关怀受害人在灵性、礼仪和人性各方面的需要,是正确的做法。

有关性侵犯的新指控,看来有减少的趋势,例如在美国便是;但对许多受害人来说,漫长而深切的愈合过程才刚展开;有些人甚至尚未起步。教宗亦关注受害人的情况,他已明确表示,愿意随时与受害人再次会面,让他们能与旅途中的教会再相遇。这相遇若要达致预期的效果,便得尊重人,并努力寻求和平。

在关注受害人的同时,教会必须继续按照应有程序,据天主教法典果断而无私地裁决犯罪者;并因应不同国家的个别情况,与司法机关通力合作,尊重其在司法及刑法上之决定。唯有这样,教会才可重新营造公义的风气,恢复人们对教会机构的绝对信任。过往,有些教会团体和机构的负责人,由于经验不足或毫无准备,以致遇到有关指控时,措手不及。他们未能充份掌握教会对性侵犯事件的指引,这些协议和准则,有助他们在困难和伤痛中果断地处理事件。可是当社会按公民法审理性侵犯事件,而教会则按天主教法典去判断。我们必须从道德层面考虑教会团体的涉事者,是否滥用别人对他的信任,公然违背其应有操守。教会若要当明智公正的管理及见证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具透明度和严谨。

要有效地预防性侵犯的危机,便要从基础做起。要认真地培育及拣选修生(神职的接班人),或更好说:要认真地培育及拣选教会学校及牧民机构的职工。培养健康成熟的人格和性观念,向来是艰巨的挑战,今天情况尤甚----尽管今天在灵育和德育上,已有精良的心理学和医学知识可以帮上一把。

有指性侵犯事件最频仍的时期,正值“性革命”闹得最炽热的数十年间。因此,神职及牧职人员的培育,宜兼顾上述因素。同时也要顾及世俗化的因素。总括来说,就是要以具体可行的方式,重新发现并肯定:性、贞洁、爱情关系的意义及价值。破坏或低估它们的价值,只会带来混乱和痛苦!教宗在写给爱尔兰天主教会的书函中指出:作为基督徒和司铎的人,若要真正活出司铎圣召,就必须从信德的活水泉和与基督的友爱中,汲取真正的滋养。

那些追求真理和善于客观分析问题的人,懂得寻找和搜集资料,好能全面理解今天发生在不同国家的娈童癖及性侵犯儿童问题;并尝试了解问题广泛蔓延的原因。这样,才能更明白天主教会如何与社会共同承担了这个不仅是她的本身的问题,更明白教会应如何具体地介入事件,也更明白教会处理这类事件的经验,对其他机构以至整个社会有何裨益。

在这方面,我们着实觉得传播媒体并未充份发挥其职能,尤其是在那些有较多天主教服务机构的国家,教会就更易受到抨击。此外,某些文件,例如美国有关虐待儿童的国家报告,理应受到更广泛的注意。这样才能让大家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及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社会紧急介入。在美国,单是2008年,便有62,000人侵犯儿童,当中天主教神父占极少数。

保护儿童及青少年,是重大的工作,涉及的范畴远超乎处理个别涉及神职人员的性侵犯案。那些敏锐、慷慨、认真地奉献自己去保护儿童及青少年的人,堪受众人,特别是教会及政府机构的称许、敬重和鼓励。他们令大众对教会内外的青年教育和培育工作,感到放心和可信赖,实在功不可没。教宗在致爱尔兰天主教会的书函中,以更广阔的视野,衷心地表达了对他们的谢忱。

最后,教宗本笃十六世,一直带领教会维护真理,实在值得众人敬仰及支持。事实上,各地方教会都表达了对他的领导的支持。他是牧者,有能力以其公正不阿及信心,面对此一艰难时期的连番攻击和毫无根据的中伤。教宗曾多次阐述上主的真理,他强调尊重真理,并身体力行,维护真理。

让我们与教宗并肩携手,学习他的坚定不移,在真理中成长,光明磊落。面对世界的严重问题,让我们保持开放的视野,耐心地回应那些逐步浮现又带有偏见的“真相”。它们被用作打击教宗及教会人士的信誉。

假如我们要侍奉教会内的弟兄姊妹,以免他们感到困惑;那么不论是在教会内或在社会上,不论是透过交谈或文字,这份对真理的不倦追寻和热爱是需要的。

(中文翻译: 香港天主教社会传播处)

 


圣座新闻室主任谈如何在侵犯儿童事件激起的惊涛骇浪中继续前进

(梵蒂冈电台 2010年4月9日)

圣座新闻室主任隆巴尔迪神父,昨天4月9日发表了一篇有关侵犯儿童问题的言论,他一开始便问:在因侵犯儿童事件引起的惊涛骇浪中,应该如何保持准确的航线来回应福音“划向深处”的要求?
 
 
 隆巴尔迪神父回答这个问题说:“首先,应该继续为受侵犯的人寻求真相与心里的平安。”他指出,许多内在的创伤是在多年后,甚至数十年后才被揭露。许多受害者所寻找的不是经济上的补偿,而是内心的援助和公义。隆巴尔迪神父说,侵犯行为令受害者受到严重的伤害,因此,主教们重新让受害者自由发言并聆听他们,是一件好事,主教们不认为不久前设立的聆听中心已经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隆巴尔迪神父也提到有关的主教团和个别主教以慈父的心怀关注受害者的灵性、礼仪、人性各方面的需要。他又说,目前,侵犯儿童的控诉已经减少,但许多人才刚开始进行深入的康复,还有许多人则需要开始康复。教宗曾说,他随时愿意与受害者再次会晤,使他们重新投入整个教会的旅程中。若想达到教宗的期望,则需要在尊重人以及寻找平安上加倍努力。
 
 其次,对犯罪过的人需要与政府当局合作继续进行法律上的正确程序,在这方面应该顾及到各国的法律和情况。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重新营造公义的气氛和对教会机构的完全信赖”。隆巴尔迪神父指出,某些社团或机构的负责人士缺乏经验和对问题不认识,他们也没有正确的法则协助他们介入。他解释,社会上的法律是使用一般的法律来裁判,而教会的法典则必须也顾及到教会中负有责任者滥用职权以及公然违背他应有的品行所造成的特别严重的道德问题。隆巴尔迪神父强调教会中明智与合理的管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就是:透明与严谨。
 
 为有效预防侵犯现象,需要重视神父候选人以及教育和牧灵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育与拣选。隆巴尔迪神父不隐瞒要达到包括性方面的健康和成熟的人格,一向是一个艰难的挑战,而今天比过去更加困难,即使在灵性和道德方面的培育上有心理和医学知识从旁协助。隆巴尔迪神父说,有人观察到,侵犯问题发生的最频繁时期,正是数十年前“性革命”闹得最激烈的时期。培育也需要顾及这个状况和俗化问题。其实,这是以具体方式重新发现并肯定性、贞洁、和男女关系的意义以及这意义的重要性。教宗在写给爱尔兰教会的信中说,作为基督信徒和司铎的人,只有真正在信德的泉源和基督的友谊中汲取养分,才能回答他圣召的要求。
 
 只有热爱真理和持客观态度来衡量问题的人,才能更深入了解现代在一些国家中发生的恋童癖与侵犯儿童的问题,也才能更明白天主教会如何与其他人一同承担这个不仅是它本身的问题,才能明白这个问题对教会有多严重,并需要做出特殊的介入,也才能明白教会在这方面的介入能对其他结构或整个社会有多大的用处。隆巴尔迪神父感叹传媒对这些方面没有做出足够探究,比如,美国有关虐待儿童的报告应该受到更大的注意,这样才能知道哪些问题需要社会进行紧急涉入。在美国,仅2008年一年中便有6万2千多人侵犯儿童,其中天主教神父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隆巴尔迪神父强调保护儿童与青少年工作的重大,所有从事这项工作的人都应该受到激赏、尊敬和鼓励。尤其是教会和政府当局,他们在令人们对青年教育和培育工作安心信赖上,功不可灭。隆巴尔迪神父说,当今教宗本笃十六世带领教会走严谨和诚实的路,应该受到大家的敬仰和支持,他在这艰困的时期,本着正直和坚毅来处事,来面对一些毫无根据的批评和含沙射影的话。他是一位不断宣讲天主真理和尊重真理的教宗,是一位可信的见证者。大家要陪伴他并学习他在真理、真实中不断成长的坚毅,继续以广阔的视野来看世界上的严重问题,并耐心地回答那无止无休的以偏概全的所谓“揭露”,或有意损坏他或教会其他人士信誉的推测。


 

全球对教宗的支持不断增加

(梵蒂冈电台 2010年4月7日)

最近以来,有人利用数件有关神职人员侵犯儿童案件对教宗进行无理也无情的攻击,全教会为此公开表示对它的领导人的支持,并为教会此刻的艰难处境祈祷。教宗在5年前举行上任后的首台弥撒中请信友们为他祈祷说:“请为我祈祷,使我在豺狼前不因畏惧而逃避。”。

这几天,成千上万的信友在庆祝复活节的机会上,从世界各地前来罗马,向教宗表达他们对他的爱戴。圣座的神长们和不同地方的主教们也异口同声表示支持教宗。

圣座国务卿贝尔托内枢机在智利接受记者访问时说,复活节当天,大量青年来到圣伯多禄广场,他们向教宗表达了敬爱之情。目前在智利探望地震灾民的贝尔多内枢机指出,某些报纸以美国恋童癖者默菲事件而对教宗作的责怪是没有根据的。他说:“我们的资料证明事实完全相反。”

枢机团团长索达诺枢机在接受罗马观察报的访问时则指出,对教宗本笃十六世的攻击是一种文化冲突。因为教宗代表的道德真理不被接纳,因此,一些神父的缺失和错误便被用来当作攻击教会的武器。此刻,恋童癖事件被用来攻击教会,在这之前,曾有过以现代化主义来攻击教宗庇护十世,以后,教宗庇护十二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态度被攻击,再就是教宗保禄六世因为颁发保护生命的“人类生命”通谕而受攻击。索达诺枢机继续说,某些神父犯了严重的罪过,这种个人的罪过却被转变成集体的罪过,这令信友社团感到受伤害。索达诺枢机说:“一个神父被严重罪过所玷污,但这不是主教的罪,也不是教宗的责任。”

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的总主教埃拉祖利兹枢机对神职人员侵犯儿童表示悲痛,他强调,不应该向教宗进行没有根据的不合理的攻击。

华盛顿的总主教威尔在写给他教区的教友的牧函中强调,教宗仍是拉青格枢机时领导教义部,当时他需要处理美国教会的恋童癖丑闻。威尔总主教告诉信友们,教宗非常关注曾受侵犯的人,并协助美国教会寻找到保护青年的措施。

梵蒂冈城政府主席拉约洛枢机说:“在处理侵犯儿童问题上,教宗已经尽了所有力量。”拉约洛枢机指外界的攻击完全出于对天主教会的仇恨,对这样的仇恨,应该学习十字架上的耶稣以宽恕来回答。另一位圣座神长埃兰兹枢机认为,外界攻击教宗是因为教宗维护家庭和以一男一女的婚姻为基础组成的家庭。

大家以为国际上的报纸一致批评教宗,其实不然,也有不少报纸提出了相反的论据。比如,美国销售量最大的“华尔街日报”6日指出,在迫使侵犯儿童的神职人员承担自己罪过的责任上,拉青格枢机作得比任何人都多。在署名“麦古恩”的文章中指出,纽约时报有关恋童癖者默菲神父事件的文章中没有公布一些重要文件,而这些文件可以证明对当时的拉青格枢机的指责不合理。麦古恩说,纽约时报所采用资料的主要来源是来自一名美国律师安德森,美国大部分以侵犯罪控诉教会的个案是在他手中,但纽约时报没有透露这一点,只把他当作是一般的律师,以避免有不公允之嫌。华尔街日报又说,当时的拉青格枢机甚至将已经被结束的案件重新拿出来审查,他并作了一些改革,令有关的行动得以直接进行。华尔街日报说:“在处理恋童癖神父丑闻上,没有人比拉青格枢机做得更多。”
 


上一篇:援助苦难教会组织在罗马举行会议,纪念殉道司铎下一篇:皮亚琴扎主教谈司铎的身分,强调对司铎身分的认识是由深入研究基督学而得来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评论(共有 0 条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
河北保定非官方教会十名神父被带走和“失联”
河北保定非官方教会十
当局要求教会禁未成年人进堂,否则不让开堂及接管孤儿院
当局要求教会禁未成年
闽东教区郭主教被驱逐出主教府,露宿街头;多位神父和老人家也无家可归
闽东教区郭主教被驱逐
以「独立」压制中国教会,同时欢呼中梵协议
以「独立」压制中国教
郭希锦主教:情愿被打压也不加入爱国会
郭希锦主教:情愿被打压
天津教区李思德主教逝世
天津教区李思德主教逝
教宗周三公开接见:合一并不消除合法的多样性
教宗周三公开接见:合一
宣化教区崔泰助理主教及副主教再次被政府人员带走
宣化教区崔泰助理主教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