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即将结束,“三三四”新高中学制实施一年,有教育工作者认为,中学的宗教教育既有挑战,亦受惠于新课程内容;但强调宗教教育是校园的整体培育,学制变迁无碍教育使命。
天主教教育事务处宗教及道德教育课程发展中心总课程主任陈乃国期望,更多公教学校能够开设新高中伦理与宗教科,并加强本身的宗教教育以迎接新学制挑战。
在新高中课程下,天主教中学每周或每循环周提供不少于两节非应付公开试的宗教教育课,好些亦开设应付公开试的“伦理及宗教科”让学生选修,课程包括宗教传统、伦理学和宗教体验三部份。
陈乃国博士六月二日对本报说,据去年十月统计,五十四间天主教中学(全港约有九十间天主教中学)开设新高中伦宗科,吸引约八百位学生选修。“学生并非只重功利,学校把伦宗科办得好,未来仍能够吸引学生选读。”
他说非公开试宗教科不受考试制度限制,更能够帮助青年接触天主教,学校可加强有关培育。
他说,新高中伦宗科对教师最大的挑战是“伦理学”部份,因过去较少公教学校开设高级程度会考的伦理及宗教,教师未必掌握所需的伦理与哲学知识,故此中心去年八月向教师提供该部份的教材配套,同时持续为非公开试宗教科的老师提供教学资源。
他说,目前宗教及道德教育课程发展中心与教理中心分别就伦宗科给予教师支援,未来两中心有空间加强合作和支援工作。
他认为,新高中课程为宗教教育带出新机遇:“必修的通识科可跟伦宗科互相配合,带出公教价值。”
天主教母佑会萧明中学伦宗科科主任郭明英修女说,新高中课程重视融会贯通,伦宗科更跟其他科目能够相辅相成。萧明中学联同荃葵青区和深水?区七间天主教中学合办伦宗科,逢周六为七十多位学生授课。
“伦宗科涉及的环保、地理和生活知识能够跟科目彼此配合。”郭修女六月二日说,这学科帮助青年从宗教和伦理角度,更全面地看待不同课题,上述八校学生修读新高中伦宗科一年后,思维、自信和表达宗教知识的能力都有提升。据悉,一般公教学校会于中四教授伦宗科的基督宗教传统,中五后教授伦理学。
修女说,伦宗科需要一定程度的宗教知识,如旧约中的以色列历史,公教学校可加强初中宗教科培育,帮助学生与伦宗科接轨。
谈到新高中的挑战,她指会考宗教科及高考伦宗科随新学制取消,伦宗科报读人数亦未必多;以往好些会考学生上公开试宗教课(约每周四节),如今大部份只上两节的非公开试宗教课,公教学校宜加强宗教氛围,包括提供更丰富的宗教活动。
郭修女说,他们在合办过程中平衡了各校期望,促进彼此合作及累积经验,长远学校可自行开办伦宗科。她说,一般公教学校都希望开办伦宗科,惟选修人数少是一限制。
圣公宗(香港)中学委员会主席梁贯成教授认为,学制非宗教教育质素的关键,更重要的是校园能够营造宗教氛围。“宗教教育不只限于学科,更包括整个校园的活动,如早会和课后活动。”他认为,学制改变无碍学校实践宗教教育。
圣公会的中学亦有开办新高中的伦宗科及非公开试的宗教教育科,梁贯成六月三日称,委员会讨论过新学制对宗教教育影响,唯科目安排由圣公会各校自决,他认同伦宗科对宗教教育的助益,但强调整体的培育更为重要。上述委员会参与推动圣公会学校的宗教教育。
教育学者梁贯成说,校园宗教活动应帮助青年结合信仰和生活经验,面对新生代的需要,亦可加添创意和弹性。他说多位圣公会中小学校长早前便到访英国的圣公会教区,汲取当地宗教教育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