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新京报新媒体报道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在平安夜组织学生观看中华传统文化宣传片,并称将处分过圣诞节的学生。12月25日下午,学院官微回应称,组织观看视频是希望学生不盲目崇洋媚外,重视中国传统文化。(12月25日 《新京报》)
随着院方一声令下,“圣诞节”被“禁”了。由此,东西方文化被卷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关于文化传承、学校教育等问题也缠绕其中。最终,手扛传统文化“大旗”的学校并没有占到任何优势,甚至一度被“口诛笔伐”,处在“风口浪尖”。为何院方会“兵败圣诞节”?很值得人们深思。
不可否认,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的做法初衷是好的,但方式方法不对,用“暴徒”思维来实现“文以化之”的美好愿景,用“填鸭式”灌输对待有思想的青年人,只能是“缘木求鱼”,也难怪在网上网下引起了“轩然大波”。
笔者认为,文化界应该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景象,我们不能“拿来主义”、来者不拒,但也不能盲目排外、妄自尊大。院方恐怕就犯了这一大忌,在文化界还抱着“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暴徒”思维,也难怪会招致“民愤”,此其一。
思想不能强加于人,否则有可能导致“应激性”反应。只有循循善诱,才能形成“众人逐之,如水之就下”。不去研究自己的受众,不去思考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去考究外来文化受推崇的原因,而简单地通过这种“暴力”胁迫,适得其反也是必然,此其二。
再有,院方没有认真走好文化的群众路线,在“禁过圣诞节”一事上,独断专行,践踏民主,难怪有些同学直呼“醉”了。从这个角度讲,学校的做法不仅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发扬,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繁荣,甚至,还有可能给其造成“污点”,此其三。
文化的传播应该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如果连最基本的传播规律都不懂,恐怕也只能在“轩然大波”中“且游且悲愤”。传承经典文化要从娃娃抓起,要抓早、抓小、抓细,推广传统文化更需“修好内功”。用传统文化熏陶下一代,不断增强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让他们发自内心的崇尚传统文化,才能做好经典文化的传承者,做好优秀文化的捍卫者,做好文化融合的集大成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