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座文化委员会与宗座教育部三月初在梵蒂冈召开了国际圣乐会议,主题为「音乐与教会:《论圣礼中的音乐》训令颁布五十年来的礼仪与文化」。教宗方济各期间接见了出席会议的成员,强调圣乐的使命是让信徒感悟天主的美善,因此绝不可陷于平庸和肤浅。
回望中国教会,我们必须发展自己的华语礼仪音乐,这是也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礼仪宪章》对地区教会所要求的,「圣乐越和礼仪密切结合,便越神圣」。
目前,中国教会的华语礼仪音乐,总的来说,还处于初级萌芽阶段。就像一粒种子落地、萌芽,还需精心呵护,正确地施肥,理性地浇水。高兴的是,大家都很积极、很有热情地在教会里学习音乐。
然而,情况也有不理想之处,例如大陆天主教会迄今为止,仍没有一本官方的、统一的、层次高的教会歌集。圣乐作曲人才少之可怜,作品匮乏,于是不合乎礼仪的各种怪诞歌曲充斥着礼仪,我还是用「不协之音」来形容。
「礼仪是教会生活的顶峰与泉源,慈母教会切愿所有信友完整地、有意识、主动地参与礼仪」(礼仪宪章第一章10;30)。
中国发展礼仪音乐的困难,首先是对梵二礼仪概念的模糊和认识不足,确切讲,对「主动地参与」认识有偏差。
《礼仪宪章》高度概括,不能单凭字面理解。为了正确诠释它,需要学习教会对礼仪音乐的训导,需要拜读教会神学家的有关圣乐的著作。而这些有关圣乐的论题中,最有权威的、最有系统地就是荣休教宗本笃十六世的圣乐神学。
如本笃十六世所言,弥撒礼仪中「完整的,主动地参与」,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全民参与」,而是各尽其职。
礼仪中的一些环节的歌唱,需要歌咏团完成的部分,其他信众需要以虔诚的聆听参与其中。不是所有的歌唱,信众都要出声的。而隆重礼仪中的歌唱,往往需要歌咏团需要付出时间排练,这些前于弥撒的准备就是在参与礼仪了。
把礼仪的会众参与,误解为「全民总动员」,弥撒选歌时时要顾及所有教友的能力时,歌咏团的地位便被削弱,庄严的合唱部分被忽略。结果就造成,歌唱成了「全民总动员」。优美、庄严的教会合唱没有立足之地,提高歌咏团能力的学习似乎也变的不重要了。
此外,神职人员对礼仪音乐的忽视也是目前面对的问题。为何这样说呢?弥撒礼仪中,神职人员和会众之间的对答,是礼仪音乐的重要所在,在歌唱等级里为第一级。神职人员需加强自身音乐训练和圣乐的素养,明白主祭自身咏唱的重要,也培育教友的歌唱能力。
我们继续下来的问题就是要问「怎样发展」、「怎样健康地发展」?首先,对教会额我略音乐要重视,要学习,至少正确咏唱教会常用的额我略歌曲,然后再划向深处,系统地学习它。
每个教区需拨出相当资金,培养礼仪音乐的师资。规模大的、有条件的教区按照教会所示,需考量合适人才成立圣乐委员会和圣乐培训基地。
然而,大陆教会目前各类的圣乐培训很多,但多数实际上是音乐训练,缺乏正确的礼仪音乐概念和罗马天主教会本有的额我略音乐和教会复调音乐作品的系统学习。
这两年管风琴在大陆教会的发展,可谓遍地开花,但果实不硕,因为人才没有跟进。所以,需要明智地去发展,建立长期、固定化的模式培育,把金钱花到实处。
还要明白,做教会圣乐培训不是在作秀,也不是在搞形象工程,更非官场上的政绩,而是本着虔诚恭敬天主的心发展礼仪音乐。
此外,歌咏团对文艺复兴教会复调音乐有一定的演唱和欣赏能力。如当今最著名神学家本笃十六世所言,礼仪有宇宙幅度,超越历史,过去教会经典的音乐作品,我们不应将它置诸高阁,列为收藏品。必须要拿过来使用,在今天的礼仪发挥效力。
今天很多堂区的礼仪「多热闹,少隆重」;「人的东西太多,天主的东西太少」。需要正确学习梵二礼仪,它不是与过去切割,而是整合过去的礼仪,通过学习传统,展望、实施今天的礼仪。
礼仪越是变得庸俗、平常、迎合今天的时代,就越没有神圣和尊严,也不会吸引人到天主那里去。
正确地实施礼仪了,礼仪音乐隆重而不热闹了,人们才会虔诚、主动地参与礼仪,接受圣言的教导,领受圣体的滋养,感谢天主,奉献自己。
__________
撰文:赵若翰神父,罗马宗座圣乐学院(PIMS)作曲硕士。
【完】天亚社英文评论:
Church music in China needs a new direc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