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科学家站出来说:“通过我的研究发现上帝不存在。”那他就已经不再是科学家了。
如果有科学家站出来说:“通过我的研究发现上帝不存在。”那他就已经不再是科学家了,因为“上帝”的概念不是他的研究范围。
学生提问:
自然科学和宗教有时候很对立,因为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无法解释宗教中“死而复生”“超越界”等概念;但另一方面,很多伟大的科学家都是有宗教信仰的。二者究竟有何关系?
想知道什么是宗教,我们先谈什么是科学。
法国作家、哲学家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1913—1960年)在1947年出版过一本小说《鼠疫》(La Peste)。小说讲述阿尔及利亚的奥兰发生瘟疫,突如其来的瘟疫让人不知所措。政客想利用灾难来获取利益;一些小人物,凭著兜售各种禁品成为城中的风云人物;小百姓恐慌无助,日复一日过着颓废的生活。而整座城市被重重封锁,无人能够自由进出。
阿尔贝·加缪小说《鼠疫》(La Peste)
在一片混乱中,有两个人握手言和,一个是医生,一个是牧师。这两个人得出的结论是:不管有没有神存在,我们先合作,医生治疗人的身体疾病,牧师安抚人的心灵需求。
在小说中,医生代表的就是科学,牧师代表的就是宗教。
想知道什么是宗教,我们先谈什么是科学。
相信科学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本身就是对科学的迷信。因为科学的概念,就是对有限的客观事物进行研究的一套理论系统。我们引用一个标准的关于“科学”的定义来说明:
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的系统。简单来说,要判断是否是科学研究的对象一定存在两个必要元素,一是可检验,二是可预测。
科学的专业从业者习惯上被称为科学家。科学家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实事求是。科学分为很多类别,光自然科学就可以分成很多种,比如天文学、生物学、地质学等等。但不论分属于哪个科学种类,科学家都有一个原则:只讲我研究范围内的事情。
所以如果有科学家说:“通过我的研究发现上帝不存在。”那他就已经不再是科学家了,因为“上帝”的概念不是他的研究范围。
科学家从古希腊就开始研究自然界,而自然界用八个字来归纳总结就是“有形可见,充满变化”;哲学就是要透过充满变化的自然界,找到背后的根源,探究我该如何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即是“无形可见,永不变化”的本体世界;而宗教家更是直接告诉你什么是本体,但这个本体不需去论证。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科学和宗教虽有矛盾,但基本上是在各自的范围,做各自该做的事情。
在加缪的小说《鼠疫》中也是如此。混乱的奥兰城中,不论是医生还是牧师,面对的是同样的人的生命,在这个时候合作,大家做各自能做到、能改善的部分,不论对错。
诺贝尔奖获得者,九成以上有宗教信仰
有人质疑哲学和宗教,给出的依据是:诺贝尔奖每年都在奖励科学家、文学家或者和平人士,却从来没有为宗教或者哲学设立过奖项。由此可见,科学家们显然更胜一筹。
诺贝尔(1833—1896)在遗嘱中,把约920万美元用于设立诺贝尔奖。图为诺贝尔奖章。
然而,纵观人类文明漫长的发展史,只有100余年的诺贝尔奖很难称之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唯一正确评判标准;而诺贝尔本人,这位著名的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同时也是一个哲学爱好者,60岁的诺贝尔甚至成为瑞典芜普撒勒大学的荣誉教授,讲授哲学。
从这一点我们可以合理推测,即使是诺贝尔奖的创立者,也并没有为了推崇自然科学的发展而打击哲学和宗教。
科学家的态度是:永远不会说什么东西是“一定”的。因为科学家所有的知识都是“到此为止有效”,因为他们也不知道明天会出现什么未知的情况。一旦出现新的情况,就要修正原来的假设或者理论,然后再去解释。
一个人或者一个学科获得诺贝尔奖,代表这个领域还有改善的空间。科学家知道自己永远在完善、在被超越,所以一直在改善。
举个例子,疟疾治疗研究曾三次登顶诺贝尔奖,分别是1902年的罗纳德·罗斯(Ronald Ross),1948年的米勒(Paul Hermann Müller)以及2015年的屠呦呦,其研究结果也非常清晰地证明了人类在对抗这一疾病的卓越进步。
相比较而言,宗教家说话就比较武断,为什么?因为信与不信就是一线之隔,没什么妥协的余地。
但是,我们应该更清晰的看到,诺贝尔奖获得者九成以上是有宗教信仰的。
达尔文是进化论的创始人,但依然信仰基督教;爱因斯坦曾经表示,他不相信人格化的上帝,但是他信仰斯宾诺莎(Baruch de Spinoza,1632-1677年)的上帝;辛亥革命的元勋,推翻了中国几千年君主专制政体的孙中山先生在弥留之际对他的家人和挚友说:“我是一个基督徒,受上帝之命,来与罪恶之魔宣战,我死了,也要让人知道我是一个基督徒。”
孙中山(1866年——1925年),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为什么伟大的科学家、伟人大多是有宗教信仰的呢?因为自然科学是对“有形世界”的研究;信仰则让内心有一个对照力量(超越力量),往往展现为人内在对自我要求的定力。人生就是一个行路的过程,而信仰可以帮助一个人随时随地的重新出发。
那么宗教到底是什么呢?有没有一个办法,像定义“科学”一样,定义“宗教”呢?
有的。我用两句话来形容宗教:
第一句:我相信,因为祂是荒谬的。
正是因为宗教里描述的是荒谬的、不合适的、不可能的,才值得人们将其作为一个“奇迹”去相信,才能让人怀抱得救的希望,依靠信仰的力量去突破人的理性局限。
当然很多人会说“太荒谬了我不信”,没关系,那些选择相信的人不会去质问别人为什么不信,这跟我要说的第二句话有关;
第二句:我相信,是为了要理解。
当你相信了某个宗教之后,你会发现祂的教义和内容都很有道理。所以有宗教信仰的人跟不信仰这个宗教的人有时候会不太容易沟通。但人类世界本来就应该允许大家各自按照自己的良知追求自己的机缘,走上正确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