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Pedro Daniel Oliveira
文:姚子汶
2018年5月1日是本报创立七十周年的日子。本报首先以葡文服务澳门市民及教友,并于2014年设立中英文部。作为澳门最悠久的报章,现任社长文祖贤神父谈到本周刊在过去四年的转变、对未来的挑战,以及天主教媒体对社会的重要性。
在《号角报》庆祝七十周年,并担任其社长四年之际,你如何评价你这些年的工作?
我看到有很多事情值得感恩。
首先,我非常感谢天主赐予我这个机会,去作福传的工具。然后,我要感谢黎鸿升荣休主教对我的信任,并简单地定义出我们的使命,就是:信息及培育的传递。这亦是我们这些年来一直努力达致的。我肯定仍有很多改善的空间。
亦要感谢现任的李斌生主教,他为澳门教区注入了新的活力,并继续为我们提供许多各类的活动,好让我们得以报导。这意味着会有更多的工作,也是一件好事。透过去年成立的教区传播委员会,我们亦能在我们的工作范围上得到不少的信息。
我亦十分感谢许多修会团体的修女及神长兄弟,他们不断鼓励我们的工作,对我们的印刷给予不少意见,甚至贡献出一些有趣的文章。不少读者已表达出对我们所出版有关信仰培育、哲学和神学等文章的兴趣及赞赏。
还有甚么让你觉得值得感恩的呢?
最令人欣慰的,是一些读者会在街上停下脚步,并对某篇文章作出意见和评论。这些意见和评论有正面,也有负面,但两者都能有助我们确定那些文章应该被刊登。
我们亦不能忘记澳门政府给予我们的财政援助,让我们的福传工作成为可能的。我们为此衷心感谢。
另外,我们还要感谢各个澳门本地媒体。我认为全球有很少地方的世俗媒体不单不敌对,而且十分友好、互相尊重及接受教会的言论。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我们仍有一些方法,让我们进一步接触中文的媒体。
最后,我亦需要感谢我们各教友读者、各堂区、各教会学校,以及我们团队合作等贡献。
在愈多人参与传播福音的工作,我们报章的内容亦随之更丰富。
在这四年间,《号角报》有哪些改变?你能评价一下这四年的工作吗?
我认为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我们增加了英文版及中文版。这亦是响应黎鸿升荣休主教的一个心愿,去接触本地更多英文团体的教友。现时,澳门英文团体有大约逾二万名教友。
而在中文版,与《晨曦》周刊的合并,保证了我们能延续《晨曦》一直的报导工作。透过海外教会的信息及培育文章,我们加强了我们文章的内容。
至于葡文版,我们正努力让其与中、英文版连接,让教会内各语文团体都能知道彼此间的活动。在这个层面来说,我们正提供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在这方面,我们仍有很多工夫要做,因为澳门有很多天主教的团体,例如越南、韩国及缅甸等团体。
对社交媒体给予哪些重要性?
我们亦开始利用网络平台,在社交媒体更为活跃,好能接触到更多的读者,特别是海外读者。社交媒体也为我们提供每日最新的新闻、信息和信息(包括即时更新)。它使我们有可能在其他的媒体来源中,分享他们的信息内容。它也是一个途径,能快速地得知我们读者的看法,并回答他们的任何问题。它提供一个让人互动的平台。这方面(社交媒体)也是我们希望能继续扩大的领域之一。
最后,我们正努力加强与澳门圣若瑟大学之间的联系,这方面仍然有很多工作需要作。
在澳门的社会及天主教教会中,《号角报》在扮演一个怎么样的角色?
作为一个天主教出版物,我们需要传播基督的信息,并充分地在教会与社会之间,建立一道桥梁。如果你想要一种所谓的「格言」,那就是圣伯多禄在他的第一封书信中所说的:「若有人询问你们心中所怀希望的理由,你们要时常准备答复,且要以温和、以敬畏之心答复。」(伯前3:15-16)
你如何看待天主教媒体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让我引用教宗方济各及教宗本笃十六世的话。
在2013年10月,教宗方济各对梵蒂冈电视台中心(Vatican Television Centre)的员工,指出「教会以所有形式地在传媒世界中临在,时常记起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引导他人与主耶稣相遇。」他又说:「只有与耶稣相遇,才能改变人类的心与人类的历史。」
2010年11月26日,在与意大利周刊联会(Italian Federation of Catholic Weeklies)的私人会面中,教宗本笃十六世也说过类似的话。他说,天主教媒体必须参与教会「创造人类与基督相遇条件」的使命。因此,「天主教报章不只履行了提供信息这重要任务,而且更发挥了不能被取代的培育功能。」天主教媒体能够在众道德及社会问题上,站在天主教思想的层面上发声。
教宗本笃十六世又说,我们的使命需要一个个人的承诺。「为了令你的重要任务得以完全,你也要必须首先与基督建立持久和深刻的联系;只有与他一个深切的交往,才能使你在这同时代的人中带来救赎的喜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