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经罗马,适逢其会,出席了宗座额我略大学和香港原道交流学会合办的「基督宗教在中国社会」研讨会。原道交流学会的负责人是香港教区蔡惠民副主教,前主教汤汉枢机亦有赴会。
作为参加者,一连两日所观察,其规格、学术报告、讨论等等,均令我「大开眼界」。更详细的反省,会在日后分享,目前只提出几点初步观察。
一,出席官方代表的规格。梵蒂冈有外交部长Paul Richard Gallagher 出席致辞、教廷驻港代表尤安泰和宗座宗教交谈委员会代表在席。至于中国方面,除了不得而知的官方代表和中国学者,更有一位国内合法主教杨晓亭在席演讲。有外交层次梵方官员和中国大陆主教在席,阵容实在不容小觑,亦反映这会议是中梵民间软外交的一环。
二,与会学者的观点。不同学者对中国以至中梵关系的态度,有鹰派鸽派,本属常事,互相切磋亦应为之。但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来自中国大陆的学者,引用汉语神学家的观点,尝试建构宗教「中国化」及其政治视野的论述资源,到最终就是为了适应、正常化中共管理宗教的做法。部分外国学者仍然怀抱东方主义式的想象,将在中国传教的文化适应/融合对象视为传统文明浓厚的汉人中国,一些与会者亦有对这种单一的文化适应提出直接和间接的批判,例如从根本质疑何谓中国、何谓华人(中国人)等,但却无一响应(是否太艰深或太敏感?)这种「传统文化中国」想象,抽离资本、市场经济和新自由主义对日常文化影响和党国政治的现实,只会令宗教传播停滞在爱好文化交流的知识分子圈。
三,宗教中国化议程。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亲中共的学者,不论是在席的还是他们所引述的,都积极建构一套(新教的)神学思想去正当化「中国化」,基督宗教要服从中共的政治领导,以思想论述,为三自爱国教会和中共手法提供合法性(例如多次引述中共党干卓新平的著作)。但相对于中国天主教,就仍然停留在讨论传统文化风俗适应或提供社会服务的技术。唯一一位来自香港教授,提醒神学本地化的重要。他亦不指向政治意识主导的中国化,而是关心基督宗教的思想资源如何和当代中国的道德价值观对话、互融。这比一味假设一重单一、知识分子层面和「大」汉族本位的中国文化适应,来得更合乎现实。
天主教有健全和严谨的教义,但在信徒层面,仍然缺乏政治神学甚至神学思想的讨论。抵抗中共控制的苦难/解放/公共神学资源仍然匮乏(其实上从来不匮乏,但采纳自由主义资源的神学观又会被设上「西方思想」陷阱),影响力远在「凯旋主义」和「单元主义」挂帅的基督教「中国化」论述之下。迷信东方主义想象的中国,只会无形中配合中共天朝应付宗教的神学建构过程,失去基督宗教的抗争意识和主体性。这种神学,可谓「天朝神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