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让全城关注的新闻就是屯门龙门路中华基督教会何福堂小学怀疑发生校园欺凌事件,一位小学生被同学用擦子胶塞进耳内,要入院接受治疗。这宗新闻引起很大的回响,有人归咎学校,也有人提出校园欺凌根本就异常普遍及不被察觉,会被传媒注意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其实在二○一五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 E C D)向参与国际学生能力评价计划(P I S A)的各地中学生进行了一项关于学生福祉的调查,并在二○一七年四月发表了报告。结果显示,七十二个地区当中,平均有18.7%学生表示曾经在一个月内受到各种形式的校园欺凌,约4%学生曾受到攻击或推撞。而香港在这两项数字分别为32.3%和9.5%,是该调查比率最高的地区。而四月时,这份报告出版后,香港只有几个媒体有报导,似乎没有引起公众广泛关注。
到最近小学发生严重校园欺凌事件,这个调查才真正引起关注,而综观众人的讨论,都提出校园欺凌是结构性的问题,也普遍存在校园中,并没有人能独善其身,大家都有提出增加教师及辅导人手,去尽快处理校园欺凌事件,让欺凌事件不会持续升级。
这些建议对解决校园欺凌是有一定抒解,但如果我们都同意校园欺凌是结构性的问题,措施力度还不足够,亦有人提出学生面对太着重竞争的教育制度,汰弱留强是常态,一些能力较弱的学生容易成为被欺凌的对象。笔者也同意太着重竞争的教育制度容易衍生校园欺凌,加上香港教育除了学业外,并不着重德育培训。
国际特赦组织香港分会就着如何让校园变得更友善提出了出路,就是建立人权友善校园。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订明教育旨在培养学童尊重人权和自由。学生透过人权教育,可以学习人权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并尝试在日常生活中捍卫人权,从而建立更和平公义的社会。他们提出人权友善校园并非新鲜事。意大利、巴拉圭、爱尔兰、加纳、英国、蒙古及以色列等学校早已有开展推动人权友善校园。
以爱尔兰为例,学校需制定反网络欺凌政策,学校会透过不同方式推动全校探讨人权议题及行动。除了每年的学生会选举,学生、教师及职员会共同探讨解决学校以至社区问题的方法。譬如学生发现当地网络欺凌问题严重,于是与教职员合作,举办一系列活动,包括探讨网上欺凌的话剧工作坊以及邀请专家共同制定反欺凌政策,借此提高全校反对网络欺凌的意识,缔造没有欺凌的校园。
参考爱尔兰例子,实在值得香港学校尝试推行,尝试建立人权友善校园,建立过程,也需要学校所有持份者总动员参与,因体现平等、不歧视和尊重的原则,是需透过实践学习。
•香港天主教正义和平委员会www.hkjp.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