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观察」组织披露,中国某些公营医院及私营门诊正让病人接受「同性恋矫正治疗」,以重定回他们的性取向。不过,多位分析家指出,这主要是来自父母的压力,而非政府的政策。
父母希望他们的儿女能够满足社会的期望,最起码是要通过传统的婚姻制度。然而,根据「人权观察」所访问的十七位人士当中,没有一位是出于自愿或同意接受治疗,相反很多都是受到压力。
他们很多接受电击疗法,以及服用或注射药物等,但事前他们对这些治疗都一无所知。而预期忍受矫正治疗的人士也不会作出任何投诉,因为有些人害怕将自己的性取向公之于众。
中国在二十多年前已经将同性恋非刑事化,并且于二零零一年不再将同性恋列作精神病。二零一三年,中国《精神健康法》的一项修订,更将矫正治疗列为非法。
多年以前,「同性恋矫正治疗」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包括违反了《联合国禁止酷刑公约》。
「人权观察」亚洲部资深研究员王松莲(Maya Wang)表示,男、女同性恋者、双性恋人士及跨性别人士是很难就他们所受到的歧视向官方追讨赔偿。
现时,中国没有就性取向或性别认同订立歧视法。王松莲表示,专业精神及心理协会没禁止那些能获取丰厚利润的矫正诊所。
全球各地的矫正治疗往往与基要主义的基督徒团体有关。不过,这些团体在中国的影响力并不重要。
埃马努埃莱.拉扎拉(Emmanuele Lazzara)是一位研究中国社会对性少众群体看法的专家。他认为,来自社会不同层面的压力也有关系。他解释说,尽管中国的基督教社群不算强大,也缺乏影响力,但同性恋还是被大部分人视为一种疾病。
由中国跨性别活跃人士所做的一项调查发现,只有百分之二受访者支持以病理学的观点看待同性恋,但拉扎拉对这数字表示怀疑。
他认为,抱持这观点的真正数字可能会更高,因为调查样本在统计学上是有问题的。他说:「我估计大多数中国人很可能仍然抱持这观念,认为同性恋是有点不正常。」很多参与他研究的人士都有这种观点,尤其是年长者及农村民众。
拉札拉表示:「事实上,这很容易理解,因为父母发现或相信儿女有病,很自然会带他们去看医生。」而中国父母还是认为婚姻是理所当然的,故出于忧虑他们都想寻求矫正诊所的协助。
接受「人权观察」访问的人士当中,大多数表示他们到诊所接受「同性恋矫正治疗」,都是受到来自父母们的极大压力。
拉札拉指出:「矫正治疗是一盘大生意。」故某些医生会利用父母想儿女符合中国社会规范的心态。他说:「我曾经跟中国一名活跃人士谈及这问题,他承认有此情况,就是父母通常愿意付一大笔钱以『弄好』他们的孩子。」
拉札拉现时在英格兰诺丁汉大学修读博士学位,专门研究中国的性取向态度。
在香港,基要主义的基督徒团体对政府高层具影响力,政府也不抗拒「同性恋矫正治疗」。
《异视异色》网上新闻媒体指出,香港政府今年初训练并支持社会工作者,推行名为「性吸引流动探索疗法(Sexual Attraction Fluidity Exploration Therapy,SAFE-T)」。支持疗法的人士认为,这疗法可应用在想压抑对同性感吸引的人士身上。
香港政府亦公开资助「后同盟」组织,该组织是支持SAFE-T的基督教团体。
拉扎拉指出,最近一项在中国进行的调查发现,七成三受访的医务人员认为,一些人的性取向是可以改变的;而一成四受访者更相信,所有人的性取向都可以改变的。
在同一抽样调查中,大部分医务人员相信的程度不同,但都指出同性恋是由外在因素产生,例如传媒、同辈影响及家庭培育。
总括而言,在赚取利润及符合传统社会规范的压力下,可以解释为何中国尽管没有基要主义的基督徒团体,但「同性恋矫正治疗」仍然存在。
在北京普遍漠视跨性别人士权益的同时,政府不容许有异见声音,包括游行或抗议。而这种官方敌视的态度伸展到任何公开争取改变的跨性别活跃人士身上。
【完】天亚社英文新闻:
‘Gay conversion’ therapy a reality in China
|